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儷芬人生中的四個25萬

人生中的四個25萬
我是新唐人電視台長期志工記者儷芬
在95年第一個25萬是我的保險費和考績獎金,我買了軍樂隊要用的樂器,從看不懂音符開始,成立「天國樂團」美國以外第一個「天國樂團」,擔任打鈸任務。出征國內外無數場次,包括紐約、澳洲、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直到105年。
在八八風災那一年,媽媽被酒駕撞了,父親兄弟姐我和外婆各有25萬理賠金,我帶著現金到台北買了第一部攝影機,開始在新唐人電視台擔任記者志工至今,新聞量超過五千則,每週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教書之餘,出機採訪三則以上,因為台灣的好山好水好人好社區特別有感,包括花東的原住民部落,馬祖、澎湖、蘭嶼、宜蘭、花蓮、台東、台南、苗栗、雲林都有我和伙伴的足跡,這些年來累積的能量,成就今天的西螺鎮市後街的「西螺老街藍色講堂」。
第三個25萬是在4年前,因為已經清晨坐3L20火車到台東採訪,當天搭下午5:40回斗六的歲月告一段落,因為吳厝國小廖昭坤主任,安慶國小葉慧貞主任,可以跟我開車一起去花東採訪,剛好斗六蔡忠廷牙醫師願意讓出他的「胖狗」,我趕緊買下,成就後來的花蓮採訪行程,包括宜蘭至今。
我的第四個25萬就是租下西螺老街市後街的房子,邀請李應泉老師幫忙設計裝潢,包括裏面目前所有設備及配件,為了是要讓台灣好物好人好事,能在這裏發酵和連結,讓我因記者身份而認識到的優質人事物,也讓大家認識 ,很感動這其中大家的幫忙,甚至無私的贊助,不管是提供人力,或是金錢,甚至是咖啡或是茶,亦或是表演及分享,都在這短短16天裏發酵,希望從這裏出發,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看到美好。(因為新唐人電視台總部在紐約,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電視台,有一句話說,看到新唐人幸福來敲門。)

古典音樂之光——洪大的基奠,完美的結合

古典音樂之光——洪大的基奠,完美的結合

https://zh-tw.shenyunperformingarts.org/news/view/article/e/I4-groZfH_s/.html(原文網址)

中西音樂在神韻裏交會

西洋音樂
從信仰中誕生

1.       古希臘人的音樂--音樂俱有淨化心靈、導人向善的功用。

《荷馬史詩》反映了當時人的世界觀、宇宙觀。

https://www.epochtimes.com.tw/n203018/%E8%8B%B1%E9%9B%84%E7%9A%84%E5%8F%B2%E8%A9%A9%EF%BC%8D%EF%BC%8D%E8%8D%B7%E9%A6%AC%E5%8F%B2%E8%A9%A9.html

2.       羅馬人--用音樂來享樂,而不是謙遜、自省、敬神,以及追尋生命的昇華。

3.       宗教音樂--莊嚴、簡樸的音樂--基督教徒對上帝的祈禱和詠唱。(89世紀時,格裡高利聖詠。)

4.       十六、十七世紀文藝復興--重新發現古代希臘羅馬世界留下的文化寶藏,復興了形神兼備的古典藝術。歌劇誕生。

5.       公元1600年到1750年間--巴洛克時代。蒙台威爾第、韋瓦第、巴赫和韓德爾。巴赫:「一切榮耀歸於神。」

6.       十八世紀後半葉至十九世紀的音樂為古典時代--奏鳴曲、協奏曲和交響曲的形式,三位樂聖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u  「交響樂之父」的海頓--管弦樂、室內樂、宗教作品和歌劇。奠定了古典派的交響樂和四重奏體裁,而且開創了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

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琴及大提琴)以及弦樂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

u  「音樂神童」莫扎特--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重奏、重唱曲、器樂小曲、獨唱曲等等。

舒曼曾說:「莫扎特即音樂。」

u  古典時代後期和浪漫主義時代1770年貝多芬九首交響曲。

7.       浪漫主義時代--這個時代的著名音樂家不勝枚舉,有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歌曲之王舒伯特、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鋼琴詩人蕭邦、開創交響詩的李斯特,歌劇之王、還有比才、門德爾松、柴可夫斯基、舒曼等等。

u  中西音樂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以對神明的信仰為基礎而發展的,也都提倡音樂對人類精神的積極作用。

u  神韻音樂

神韻的交響樂成功地結合了中西音樂兩者不同的優秀特質,以西方交響樂的技法將中國音樂的靈韻鋪展開來,使中國五千年音樂不再用於一脈單傳,自我陶情,不再局限於中華民族之內,而是使全世界的人們得以通過這宏大的交響樂形式去體會并瞻仰這五千年神傳文化的風采。神韻交響樂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結合中西音樂,也並非偶然,她抓住了中西音樂共同的本質,選擇了歷史所鋪墊的道路。在歷史上,西方古典音樂所奠定的磅礴氣勢,十分適合用以展現中國五千年歷史和廣袤的土地上深邃博大的內容。而中國樂器以其特殊的音色,在眾多的西方樂器之中,非但不會被淹沒,反而時常起到引領的作用。西方樂器為形,東方樂調為神,她們在神韻交響樂中的結合顯得水到渠成、天衣無縫。

u  現代流行音樂、電影、電視、電子遊戲等。

u  在輝煌的古典文化傳承歷史中,幾乎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都懷有對天地神明的敬畏之心,或是具備非凡的個人品格的力量。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放縱、無原則的自由發展,是東西古典音樂失去光彩的根源。近代以來,許多音樂家們嘗試將中西音樂相結合卻往往使兩者都不能完美發揮,或淪為不倫不類。這是因為他們不能真正理解古典音樂的根——文化的傳統和精神的信仰。今天,神韻將東西合璧、純善純美的音樂展現給全世界的人們,其宗旨不只是為了給予您一場視聽盛宴,也是為了從新延續東西音樂文化之根,啓迪人心的善念,復興古典文明中信仰與道德之光。

 

節錄:西洋音樂
從信仰中誕生
在英語中,music一詞源自muse,即古希臘的樂舞女神繆思。古希臘人認為,音樂是由神發明并賜給人類,音樂也將用來敬奉神。
古希臘人的音樂是西方音樂的源頭,他們發明了最初的音程、音階、調式和簡單的記譜法。除了在祭神活動上表演音樂之外,行吟詩人在吟誦古代英雄的史詩時,也總有音樂相伴。希臘人認為,音樂俱有淨化心靈、導人向善的功用,而要達到這一點,音樂需符合一定的規範,過於標新立異的音樂會消磨意志,令人頹廢。

Jean Baptiste Auguste Leloir  Homère  Oil On Canvas  1841

《吟遊詩人荷馬》Jean-Baptiste Auguste Leloir

公元前30年,羅馬人征服希臘,繼承了希臘的文化藝術,他們對於音樂的喜愛并不亞於希臘人。他們的樂隊規模龐大可與軍團相媲美;貴族家庭擁有自己的樂手、歌舞手;被皇室供養的職業樂手成為「明星」,到處受人追捧;樂聲與歌聲日夜回響在城市的中心,然而他們逐漸失去了希臘人對待音樂的精神。在一片歌舞昇平之中,人們只用音樂來享樂,而不是謙遜、自省、敬神,以及追尋生命的昇華。
此時,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誕生了。這種力量來自於對救世主的虔誠信仰,對於永生與救贖的渴望,這種力量在暗夜中如星光閃耀,匯聚成一種莊嚴、簡樸的音樂——基督教徒對上帝的祈禱和詠唱。
基督教在經受了羅馬帝國兩百年的迫害之後,在君士坦丁時代被合法化,此後,基督教迅速的發展為中世紀歐洲國家全民信奉的國教。在經歷了戰亂、天災、瘟疫後的人們終於明白,人生的歡樂無比短暫且無常,生命的永恆和救贖才是應該不斷追尋的真理。希臘羅馬時代一切娛樂性的活動徹底地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修道院和教堂中祈禱、誦經和唱詩的聲音。

8
9世紀時,格裡高利聖詠出現了,他是由教皇格裡高利一世命名的一種應用於禮拜儀式的統一化的聖歌,他嚴肅,和緩,用以歌唱聖經中的詩篇,據說聖詠形式的出現是來自于上帝聖靈的啓示。它是當時的平民、貴族和教會中最重要且幾乎唯一的音樂,也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濫觴。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

到了十六、十七世紀,西方迎來了文藝復興,人們重新發現古代希臘羅馬世界留下的文化寶藏。隨著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但丁、莎士比亞等偉人的出現,繼承與創新的熱情在整個歐洲漫延開來。在基督教世界信仰的基礎上,人們剔除教會的弊端陋習,復興了形神兼備的古典藝術,開創了一個「重生」的時代。

羅馬留下的樂器帶有享樂主義頹靡的氣息,從東方傳入的樂器又帶有異教徒的色彩,因而中世紀時期器樂音樂的應用一直被侷限在民間歌唱和舞蹈的伴奏中。這種現象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改變,世俗音樂不斷發展,新的樂器出現,舞曲和伴奏器樂樂曲也變得非常豐富,歌劇的形式也在此時誕生,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克勞迪歐.蒙台威爾第創作的奧菲歐。

公元1600年到1750年間,西方古典音樂進入第一個神奇的時代——巴洛克時代。在這個時代,古鋼琴出現,大提琴、小提琴也被進一步完善;音樂理論和技巧被系統歸納、整理;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資助使音樂在民間普及開來,歐洲君主和貴族的宮室成為音樂家展示才能的舞台,音樂成為歐洲大陸的時尚而開始大放異彩。這個時代代表性的人物有蒙台威爾第、韋瓦第、巴赫和韓德爾,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Morning Prayer Toby Rosenthal Copy

《巴赫和家人在晨禱》Toby Edward Rosenthal

巴赫一生創作了八百多首樂曲,其中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其對於十二平均律的自如運用和無與倫比的音樂技巧被譽為鋼琴家的「舊約全書」;他的6首「勃蘭登堡」協奏曲以其高超的復調技巧和宏偉的旋律而聞名。他在世時寂寞無名,長與貧窮和死亡相伴,然而磨難沒有消磨他對上帝的信念,他的一些作品在平靜與簡樸中展現出奇異的深邃與協調,如同對生命本身最虔誠的領悟。他相信他的才華是上帝的恩典。他總是在他手稿的末尾寫上一句話:「一切榮耀歸於神。」

維也納三傑

巴洛克時代過去後,西方音樂史迎來了它最輝煌的篇章。人們稱呼十八世紀後半葉至十九世紀的音樂為古典時代,意指以希臘人對美的理想為基礎,所創造出的典雅、純真而氣勢磅礴的音樂。在這個時代,奏鳴曲、協奏曲和交響曲的形式得以蓬勃發展,複雜的對位法演變為融會貫通的和聲技巧。三位樂聖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將這個時代推向前所未有的巔峰,這就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時代。

Haydn Creation

海頓的《創世紀》在維也納演出的盛況。

被譽為「交響樂之父」的海頓,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作曲家,他曾受聘於艾斯德哈基親王,為他私人的樂隊作曲長達三十年,良好的創作環境和穩定的生活令海頓得以潛心鑽研交響樂的創作技法,他一生絕大部分的管弦樂、室內樂、宗教作品和歌劇都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他晚年時曾兩次前往英國,為觀眾演出他的最後十二闋交響曲。這十二闋交響曲以及另外兩闋神劇《四季》、《創世紀》,是他一生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交響樂的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海頓晚年時,結識了二十五歲的莫扎特,他們對彼此的才華大為讚賞,互結為忘年之交。莫扎特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作曲,并親切地稱他為「海頓老爹」。

海頓不僅奠定了古典派的交響樂和四重奏體裁,而且開創了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形式,并將賦格和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海頓為人拙於言辭,卻敦厚寬容,平和而謙遜。他曾想離開安定的生活去世界上旅行,并對莫扎特訴說這一想法,莫扎特回應他:「噢,老爹,您不了解外面那廣闊的世界,而且您太過沉默寡言了。」海頓笑了,他說:「我的語言全世界都懂。」

有「音樂神童」之稱的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茲堡,他從小師從父親學習音樂,八歲時創作了第一首交響曲,其結構完美,旋律動聽。十歲以前他開始了居無定所的巡迴演奏。莫扎特一生窮困,卻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明快、流暢而生氣勃勃的樂曲。他所付出的努力和他被賦予的天份一樣,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他自己曾說:「沒有人像我那樣在作曲上花費了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沒有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我沒有再三地研究過。」

Mozart Family On Tour 03 Hintenstich

莫扎特和家人在旅行途中。

在莫扎特短暫的一生中,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傑出的作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重奏、重唱曲、器樂小曲、獨唱曲等等。他的作品充分的發揮各種樂器不同的性能和技巧,在樂器之間的對比、轉換與合奏中,無一不體現了其構思與技巧的完美和精妙。他的作品也寄託了古典時代最純真的音樂理想,無怪得舒曼曾說:「莫扎特即音樂。」

貝多芬是古典時代家喻戶曉的音樂家,他的交響樂作品只有九首,卻成為了音樂史上永垂不朽,無法被超越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是他用生命譜寫的頌歌。

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的德國波昂,父親是一名樂師。他的音樂天賦很早就顯露出來,七歲那年創作了九首鋼琴變奏曲,十三歲成為波昂劇院的大鍵琴伴奏和宮廷教堂的管風琴手,十七歲時,他拜訪了莫扎特,在聽過他的鋼琴即興演奏後,莫扎特對朋友說:「這個少年不久後將震撼全世界!」後來貝多芬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發展,創作了第一、第二首交響曲,在維也納的音樂界初露鋒芒,人們翹首期盼著又一名偉大的音樂家的降臨。

然而,命運之神在此時以雷霆之勢叩響了他的大門,正如《第五號交響曲》一開始那四個著名的動機音。自1795年開始,貝多芬的聽力開始衰退,這對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貝多芬陷入痛苦沮喪之中,甚至一度想結束生命。但是最終他通過了命運之神的考驗,在那之後,他創作了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以及加入「歡樂頌」聲樂演唱的《第九號交響樂》。每創作一首樂曲,都是貝多芬超越自我的生命昇華。在第六號交響曲中,看不到疾病與痛苦的痕跡,貝多芬比一個健康的人感受到了更多大自然的美好,他說:「就在這兒我寫下了溪邊的景色,而在那邊,黃鸝、鵪鶉、夜鶯、杜鵑則在樹梢上和我一起寫作。」第九號交響樂被認為是最傑出的一首,在維也納的首演結束後,全場沸騰,觀眾起立五次,歡呼雷動,然而此時全聾且眼疾纏身的貝多芬背對著觀眾席,毫無所覺,還是一旁的女低音將他轉過身來,他才看到了這一盛況。1979年這首交響曲被作為地球文化的代表發射到了太空。在去世前貝多芬得以了無遺憾地對自己說:「讓死亡降臨吧,我的使命已經完成。」

Beethoven

貝多芬畫像

貝多芬的胸懷博大,「四海之內為兄弟」一直是他對於當時社會的願望。自由、平等、博愛是他一些經典曲目的主題,其中包括最著名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他留下了無數耳熟能詳的作品,為旋律、和聲、管弦樂法組織開拓出新的創作思路,為古典時代後期和浪漫主義時代留下豐富的音樂寶藏。在他去世後,兩萬名哀悼者——維也納人口的十分之一前往悼念這一音樂界的聖人。

繼古典時代之後來臨的是音樂的浪漫主義時代,這個時代的著名音樂家不勝枚舉,有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歌曲之王舒伯特、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鋼琴詩人蕭邦、開創交響詩的李斯特,歌劇之王、還有比才、門德爾松、柴可夫斯基、舒曼等等。他們將豐富的情感、民族的榮譽感和生命的一切感受融入音樂之中,改變了一些舊有的音樂形式,擴展了管弦樂的編製,遺留下無數動人的作品,開創了又一個輝煌璀璨的年代。

西方音樂偏重技巧和規律,中國音樂偏重意境與神韻。如果說中國音樂的旋律是流線型的波紋,那麼西方音樂就如縱橫交錯的網狀織體。東西音樂雖然表現不同,但是在文化的傳承的本質上卻有著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以對神明的信仰為基礎而發展的,也都提倡音樂對人類精神的積極作用。

神韻的交響樂成功地結合了中西音樂兩者不同的優秀特質,以西方交響樂的技法將中國音樂的靈韻鋪展開來,使中國五千年音樂不再用於一脈單傳,自我陶情,不再局限於中華民族之內,而是使全世界的人們得以通過這宏大的交響樂形式去體會并瞻仰這五千年神傳文化的風采。神韻交響樂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結合中西音樂,也並非偶然,她抓住了中西音樂共同的本質,選擇了歷史所鋪墊的道路。在歷史上,西方古典音樂所奠定的磅礴氣勢,十分適合用以展現中國五千年歷史和廣袤的土地上深邃博大的內容。而中國樂器以其特殊的音色,在眾多的西方樂器之中,非但不會被淹沒,反而時常起到引領的作用。西方樂器為形,東方樂調為神,她們在神韻交響樂中的結合顯得水到渠成、天衣無縫。

在歐洲古典音樂的全盛時代,上流社會的人們每週最多會參加16場演奏會、善感的貴婦人會在一場激動人心的表演之後因心潮澎湃而暈厥。在中國古代,樂是君子必修的六藝之一,人們通過音樂結識一生的知己,通過音樂預言國家的興亡。音樂是東西方人們共同熱愛的語言,她是文雅和高貴的象徵。人們可以用音樂對話,用音樂沉思。

然而在現代社會,古典音樂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電子遊戲。在一片機械化數字化的冰冷世界裏,在一片嘈雜、頹靡、無規律的樂聲中。人們不再熟悉如何用感性去體會生命、用理性去表達情感、并將一切訴諸音符與旋律——這種神明留傳給人類的偉大藝術。

在輝煌的古典文化傳承歷史中,幾乎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都懷有對天地神明的敬畏之心,或是具備非凡的個人品格的力量。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放縱、無原則的自由發展,是東西古典音樂失去光彩的根源。近代以來,許多音樂家們嘗試將中西音樂相結合卻往往使兩者都不能完美發揮,或淪為不倫不類。這是因為他們不能真正理解古典音樂的根——文化的傳統和精神的信仰。今天,神韻將東西合璧、純善純美的音樂展現給全世界的人們,其宗旨不只是為了給予您一場視聽盛宴,也是為了從新延續東西音樂文化之根,啓迪人心的善念,復興古典文明中信仰與道德之光。

了解更多:神韻交響樂團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1070506-母親節vs北蕉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21219951230500&type=3&locale=zh_TW
溫馨的五月,在睡夢中接到奎的電話,迷糊中好像說要寄一個母親節蛋糕給我,我忘了跟奎說哪一種口味的?奎還問要不要寄給外婆?我跟他說:外婆怕甜食,所以應該不用。 週六回到家,鐵門深鎖,猜想下了班的媽媽應該還在田裡忙,果不出其然。 後悔沒早點回來幫忙。媽媽在田間推著載滿香蕉的推車,我想幫忙推,媽媽怕我打翻搞砸,堅持要自己來,70幾歲的媽媽,什麼都要自己來。 在田埂小路上,媽媽開著霹靂馬,載著她辛苦收成的香蕉,還好我們還趕得上幫忙把香蕉扛上車。在黑夜中,媽媽跛著腳,頭上戴著探照頭燈,熟練的工作著,最後收著餵養小雞的飼料,我只能晾在旁邊,幫不上忙~ 週日一大早,媽媽先去香蕉交貨點排隊卡位,等到8:00就可以賣給中盤商,依香蕉等級論定價錢,上等貨一斤大約10元,有許多老農,都是種植香蕉的高手,今天遇到一個快九十歲的阿伯,説種的品種是「北蕉」,香蕉樹很高,但香蕉品種又大又漂亮!魚池海拔高,氣候夠寒冷,香蕉的品質非常好。媽媽都是用槓桿原理加滑輪技巧的絕招,將碩大的香蕉從樹上小心翼翼地垂降而下,香蕉撞傷就賣不出去了~ 媽媽留了一些要給我,還有一個長輩,聽說要拿去燉雞腳,一根香蕉配一支雞腳,一碗水,可以顧「腳」,一副吃腳補腳的概念。 媽媽問我要多少,我說只要一串,其實看到媽媽種得那麼辛苦,我連一串都不忍心拿,如果媽媽願意賣我,我寧願用高於中盤商多幾倍的價錢買下來。但媽媽還是硬給我好幾串。最後賣的價錢只有幾百塊,心中真是感觸良多,小農只會傻傻的工作,過著辛苦的日子,對於銷售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母親節總特別揪心,我們當子女的總是希望媽媽能享清福,但閒不下來的她,總是讓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此次還因為被藤蔓絆倒,原本受傷的腳,又雪上加霜,當了父母,才知父母輩的辛苦,吃著又香又甜的香蕉,心裡卻是千百種滋味雜陳啊~ 我跟把拔說:兒子要孝順父母,我們一定要欣然接受,就像我很想能為媽媽做點什麼的心情一樣。 後記: 最後,我做了一件最平凡的事,準備中餐等下班的媽媽回來吃,媽媽田裡的種的有機菜、有雞蛋,俯拾皆是田園美味,最後,只能依依不捨的打道回府,魚池到水里的山路,五月的季節美不勝收,整路都是滿樹的五月雪~梧桐花,雪白的花瓣,隨風飄散,浪漫極了,在這樣美好的景致中盤旋山路,像走進電影場景的時光隧道中,只可惜,沒能好好停下來拍梧桐花的盛況,倒是在五城,粉紅滿樹的花旗木,讓我駐足了一會兒,落英繽紛,在這兒擺茶席一定很浪漫,回到家,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催熟香蕉,希望能成功~ 香蕉結了一次果,生命便功成身退,父母們疼愛兒女的心,就像香蕉樹要孕育又大有健康的果實一般偉大~

1090502-媽媽的番茄炒蛋

閒不住的媽媽75歲了,
對於自己的工作絕不輕言休息,除非我們要回家,
回家的日子,
媽媽對於她要上班不能陪我會覺得很歉然,
她總覺得女兒好不容易才回家一趟,
她很過意不去,
我總是跟她說:不用理我,妳忙妳的。
媽媽會留紙條鉅細靡遺的交代,
桌上有沖好的咖啡、鍋子裡有早餐、中午可以煮番茄炒蛋……
我總是跟她說:妳去忙妳的,不用煩惱我……
前一晚,媽媽就再三叮嚀:
蛋先炒,不要炒太久,蛋才會嫩;番茄剖半切開;葱最後再放…..
我不以為意的說:沒問題啦!這個很簡單,我會啦!
第二天早上下樓一看,
心中百感牽腸,
媽媽已經把1、2、3步驟都準備好了,
媽媽留紙條說:妳只要全部加在一起弄熱就可以了……
「有媽的小孩像個寶」
我獨自一人喝著媽媽的咖啡、吃著媽媽的番茄炒蛋,
蛋是媽媽的鴨生的、葱是媽媽親手種的….
這些滋味果然不是一般的特別,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番茄炒蛋。
媽媽常感慨的說:你不回來也好,一個人習慣了,妳每次匆匆來去,要分離的煎熬反而更難受!
週日,我東混西混,賴著不想走,傍晚媽媽一直催促,要回去就早一點,不要開夜路……
耗到七點半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習慣開車上音響聽一路的youtube回家,
在往水里盤旋的山路聽到這首,
眼淚就莫名其妙的流了下來……
我要忍住對媽媽這麼勞累的不捨,
因為有這些忙不完的事讓媽媽的生活過得很充實,
因為有工作讓媽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