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器樂賞析


《樂曲賞析五》--「Yellow Monutains」

https://youtu.be/mt8F8groyro

在1997年10月, Jacob de Haan參觀瑞士的美麗的村莊「聖莫里茲」,並受邀為當地的聖莫里茲交響管樂團做客席指揮,其美妙山巒被秋天的顏色覆蓋。Jacob de Haan受到此靜謐的自然美景,啟發此曲《Yellow Monutains》的創作。

   湖光山色的St. Moritz (聖莫里茲)位於瑞士的東南,湛藍的天空一碧如洗,「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旅人給聖莫裡茲最大的讚美。在這裡,你得放慢腳步走入畫中,體會畫中山水草木動人之處。

   搭著火車一路從瑞士的蘇黎世Zurich南下,經Chur(庫爾)轉車,到St. Moritz 要4個多小時。從庫爾(Chur)搭乘伯尼納列車(Bernina Express)往南行,沿途風光明媚,連綿不絕的山脈上,一會兒是茂密林木,一會兒是草原及木屋村落。由於多山的地形,列車經常行經隧道、峽谷、山與山之間的拱形橋,沿路有許多環型路線。瑞士的風景綺麗早已是世界聞名,置身於此充滿著感動,拉下車窗感受涼風拂面,真是浪漫美好!



📯器樂賞析📯 ~Alto Saxphone(中音薩克斯風)!

        Saxophone是一種木管樂器,但是管體通常是用黃銅製造,使得薩克斯風同時具有銅管類樂器的特性,這也導致了在歸類上令不少人產生疑惑。由於從發聲原理上來看,薩克斯風和同樣使用單簧片的單簧管相同,所以便將它歸類為木管樂器。薩克斯風同時也是一種移調樂器,常見調性為E♭和B♭,也有C調和F調。中音薩克斯風以其菸斗狀的外形為人所熟知。

       薩克斯風在近代對西洋音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爵士樂;1960年代開始直至現在,薩克斯風的獨奏演奏家大量湧現,流行於世界各地。而薩克斯風演奏家至此成為與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地位一致,是作曲家以及其他形式的音樂家創作的首選樂器之一;並且擁有大量聽眾樂迷的主流樂器之一。

        薩克斯風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1]。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I Need To Be In Love (青春の輝き) / Bettis Arr.By Kazuhiro Morit

        每當 Karen Carpenter 的歌聲在音箱裡緩緩流洩而出,空氣裡總是蔓延一股撫慰人心的莫名恬靜。她的歌聲像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流暢地用一種靈性的方式,唱出世人千百種的情緒,真摯動人。

      The Carpenters】,在 1970 年代搖滾盛世之際,以截然不同的聲響和世人見面。Karen Carpenter 內斂且蘊含溫暖的歌聲牽動了全球成千上萬的歌迷心聲,加上哥哥 Richard Carpenter 極具滲透力的鋼琴合奏和付予靈魂的創作筆觸,造就了【The Carpenters】在樂壇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I need to be in love】單曲當時在美國發行並未獲得很好的成績,僅以第二十五名的姿態與大家掠身而過。不過【I need to be in love】後來卻在日本樂壇襲捲一場不小的風潮,狠狠地奪下第一名,也許是詞的緣故,深深地渲染了每一個寂寞的靈魂,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Karen 得知【I need to be in love】在日 本擁有不錯的成績十分高興,因為【I need to be in love】是她唱過的歌曲當中最喜歡的一首作品。1983 2 4 Karen 因為節食的緣故導致突發心臟病過世,讓全球樂迷十分震驚與惋惜。不過 Karen 的歌聲卻不因為她的死訊而隨之消匿,反倒在所有樂迷心底留下一個最完美無暇的印象,而【I need to be in love】也成了最具代表Karen 的雋永作品之一。


卡門幻想曲 ~ 為中音薩克創作!由日本技巧非常精湛的薩克演奏家「上野耕平」詮釋此曲!








📯器樂賞析📯 ~ Tenor saxophone (次中音薩克斯風)!

       次中音薩克斯風(Tenor saxophone),是薩克斯風家族的成員,阿道夫·薩克斯於1840年前後發明。次中音薩克斯風與中音薩克斯風(Alto saxophone)是最受歡迎的薩克斯風。

        次中音薩克斯風通常為降B調,外形比中音薩克斯風稍大,彎管前端多了一個彎曲,音色溫和穩重。管樂隊中次中音薩克斯數量少於中音,一般作為輔助角色和上低音號和長號用同樣的樂譜。


《古典鋼琴家-李斯特》:

        弗蘭茲李斯特(李斯特費倫茨)(德語︰Franz Liszt,匈牙利語︰Liszt Ferenc18111022—1886731日)匈牙利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liebesträume 愛之夢 曲解》:

        李斯特曾寫過三首題為「愛之夢 = Liebestraume」的鋼琴曲,其中以第三首最為著名,也是學習鋼琴者多會練彈的曲,此曲原為聲樂曲,一八四五年根據德國詩人弗雷利格拉特(Freiligrath)的情詩「盡力去愛吧!」編寫而成, 這詩句在當時膾炙人口,以流暢的文辭表達人生真摯的愛情。李斯特就將它譜成優美的旋律,後來又以單純的旋律加上複雜的和聲改編成富有浪漫情趣的鋼琴曲,這首如夢如詩的樂曲,百年來一直為人讚賞,也是演奏會中最常聽到的美妙的樂曲。

        此曲是單純的三段體,迷人的主旋律不疾不徐的帶出,引人深深的陶醉在柔情蜜意的愛之夢裡,中段經由李斯特獨特的過門樂段又回到了主題,整首曲子編織著純情戀人的憧憬,隨著旋律的進行,讓我們可以拋除塵世間的煩憂,回到美麗而純真的伊甸園中~!

      《愛之夢》原本為夜曲形式,偏重旋律的感動。在巴倫波英的琴聲中,似乎又讓人想起李斯特細長手指所寫下的美妙旋律。《愛之夢》的柔情或《慰藉曲》的祈福色彩,都令人感受最真的心靈洗禮。

        此演奏版本是「次中音薩克」與「中音薩克」二重奏的改編版本!


《作曲家聖桑》:

        對法國作曲家聖桑(1832-1921)來說,音樂可不是他的唯一專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歷史藝術哲學語文都有涉獵,可說是古典音樂界裡最博學的一號人物。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讓李斯特甚為欣賞,兩人因而成為莫逆之交,李斯特曾盛讚聖桑是世上最偉大的風琴演奏家,聖桑著名的第三號交響曲也是為了悼念李斯特而作。 普法戰爭後,聖桑曾組織國家音樂社團,發表團員作品,成為法國音樂的重要塑造者及推廣者。他今日還以《動物狂歡節》紅遍各個年齡層,不過,其實這組樂曲只是他茶餘飯後的娛樂,除了〈天鵝〉以外並未對外發表。

《動物狂歡節-天鵝 曲解》:

        動物狂歡節(法文:Le carnaval des animaux)是法國作曲家卡米爾·聖桑所作的一系列室內樂組曲,由十四首小品組成。以各種樂器生動地描寫許多動物而聞名 此曲創作於西元1886年,並於188639日非公開初演,只有幾位好友參與。聖桑只把這個作品當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並沒有把他當作正式的作品。除了《天鵝》以外,一生都沒有公開其他數曲。直到1921年聖桑過世後,這部作品才被公開,而正式的公開初演要到1922年的225日。

        天鵝(法語:Le cygneAndantino grazioso G大調,6/4拍子,共28小節。其編制是2台鋼琴和大提琴,大提琴獨奏奏出天鵝的旋律。被認為是《動物狂歡節》中旋律最動人優美的一首,也是聖桑在世時唯一願意公開的曲子。此連結是由日本著名薩克演奏家「田中靖人」演奏!



        Yamaha~次中音薩克音色示範!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王與后


  • 1021121〔記者蔡慶朝雲林報導〕雲林縣虎尾鎮安慶國民小學校長李瑪莉與全校教職員工,在積極籌辦歡慶創校第六十六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際,為展現虎尾鎮地方產業文化的特色,不但為該校的校門,塑造「糖都」-五分車、製糖甘蔗、樺斑蝶等意象造型,同時,在鄰近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林俊男,力倡藝術資源與社區分享之聲中,更一舉獲贈四座巨大的學生精心創作石塑藝術品,正緊進行彩繪妝點,以便在本月二十二日歡慶校慶時,為該校的校園,增添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 
  • 安慶國小教務主任葉慧貞指出,該校拜座落在台糖虎尾糖廠生活園區之內所賜,以致素有糖廠員工子弟學校的讚譽,在創校邁進第六十六年之際,即因校長李瑪莉,致力於「生態有機校園」的推動,在校門門面的景觀,十足展現「令人懷舊的台糖五分車」、「深具蔗香味道的製糖用原料甘蔗」,以及「春天群起在校園舞動春風的樺斑蝶」等意象造型,「栩栩如生」、且「巧奪天工」地展現著,十足展現「虎尾鎮糖都」的產業文化特色,將其用心辦學之舉表露無遺。
    葉慧貞表示,在該校決定本月二十二日,推出創校六十六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際,即因鄰近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在加強地方藝術鑑賞,以及力倡「藝術資源共享」之聲中,昨天上午,將該校學生創作作品-香蕉、蘋果、鳳梨,以及「王與后」的石塑藝術品,捐贈給該校做為歡慶校慶的禮物,即因具幅的作法,都深具創意的意涵,以及兩性平權的概念能力,正加緊進行彩繪妝點,以便派上用場,在即將歡慶校慶之際,其意義十分地深遠。
    • 葉慧貞
      2013年11月21日 6:4380
      1021120〔記者蔡慶朝雲林報導〕雲林縣虎尾鎮安慶國民小學校長李瑪莉與全校教職員工,在積極籌辦歡慶創校第六十六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際,為展現虎尾鎮地方產業文化的特色,不但為該校的校門,塑造「糖都」-五分車、製糖甘蔗、樺斑蝶等意象造型,同時,在鄰近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林俊男,力倡藝術資源與社區分享之聲中,更一舉獲贈四座巨大的學生精心創作石塑藝術品,正緊進行彩繪妝點,以便在本月二十二日歡慶校慶時,為該校的校園,增添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
      安慶國小教務主任葉慧貞指出,該校拜座落在台糖虎尾糖廠生活園區之內所賜,以致素有糖廠員工子弟學校的讚譽,在創校邁進第六十六年之際,即因校長李瑪莉,致力於「生態有機校園」的推動,在校門門面的景觀,十足展現「令人懷舊的台糖五分車」、「深具蔗香味道的製糖用原料甘蔗」,以及「春天群起在校園舞動春風的樺斑蝶」等意象造型,「栩栩如生」、且「巧奪天工」地展現著,十足展現「虎尾鎮糖都」的產業文化特色,將其用心辦學之舉表露無遺。
      葉慧貞表示,在該校決定本月二十一日,推出創校六十六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際,即因鄰近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在加強地方藝術鑑賞,以及力倡「藝術資源共享」之聲中,昨天上午,將該校學生創作作品-香蕉、蘋果、鳳梨,以及「王與后」的石塑藝術品,捐贈給該校做為歡慶校慶的禮物,即因具幅的作法,都深具創意的意涵,以及兩性平權的概念能力,正加緊進行彩繪妝點,以便派上用場,在即將歡慶校慶之際,其意義十分地深遠。